2019元旦日出登山@吴市·灰之峰(2019初日の出登山@呉市·灰ヶ峰)

引子

今年仍和往年一样,在公历年最后的一天的12月31日夜里出发,趁着新年黎明日出前去登山看初日日出。用和神佛习俗沾点边的日语来说,可以说是去看「初日の出のご来光」。

去年的元旦初日登山和Mag.君去爬了曾经在前年新年自己夜爬过的,标高445m的三原葉田竜王山。因为其山顶绝妙的濑户内海展望风景,以及樱花季的樱花风景,它和旁边的筆影山(Fudekageyama)一起被指定为濑户内海国立公园的一部分。

这次在调研的最后我选定了吴市北侧标高737m的灰之峰作为目标。第一原因自然是因为更高的海拔,可以欣赏更广阔的风景。另一个原因是自己曾经数次攀爬灰之峰,相对来说对其整体的情况比较熟悉。但因为灰之峰处在黑濑/烧山/熊野/吴市区之间的要冲,其整体山系道路系统相对复杂(比起简单明了的三原龙王山),而且部分route的登山道较为险要或是有夜晚难以辨认方向的开阔地;从安全起见,在出发前设法说服打消了Mag君想夜爬登山道的想法,敲定顺着车道盘绕上山顶。

这次另一个朋友,C“神父”临时加入我们的队伍一起去初日登山。

12月31日大晦日三人无事西条站成功汇合,登上夜里22:09的山阳本线的下行电车,原计划(普通地)在海田市换乘去吴的吴线列车,23:20左右到达吴站然后赶去初诣,结果大概是被公历年末的报喜报忧的信息狂潮所裹挟,三人在スマホ弄り中对于到了海田市这件事毫无反应,等我第一个觉察过来的时候车门已经在关闭。于是就光荣地坐过站到了马自达社充总部所在的向洋。这也是我在日本第一次坐过站。为了庆祝这种Wand-making行为,带了高级三脚架的Mag.在向洋为我们拍下了此行的第一张合影。

初詣

最后总算是在23:47到达吴站,稍作休整和摄影留念后,我们在吴站站前迎来了公历的2019年。

之后步行往坐落在吴市东边的山腰上的亀山神社出发了。
此龟山神社(八幡宫)分类属于祭祀武神类的八幡宫,主管胜运向上,学问,安产等等,相传有1200多年历史。不过要是深究次神社的历史和主祭神等等的话,涉及到天皇作为人神的代位,神佛合习等复杂琐碎的问题,反正也不是专业的神道研究者,只是新年求个彩头而已,细节也就略下不表了。

去龟山神社的路程不算遥远,稍微走走20分钟就到了稍微倾斜的坂道上的鸟居处,果不其然,已经有了很多人在排队,排到了ニノ鳥居处,而且后面的刚刚看完红白歌合战的家庭还在陆续汇聚过来。

虽然是在离开吴市中心没多远的地方,抬头还是可以看到明亮的星空。而猎户座,则总是一年四季最显耀的星座。

虽然是吴市信仰最深厚的神社,并且有2重鸟居,但神社的神域却不算太大。尽管如此,参道周边仍然常规地开出了各种初詣专供的屋台,贩卖喜闻乐见的祭典食物;另外也有请达摩不倒翁(だるま=達磨)的地方:大的一万,小的三百五百日元;甚至还有捞弹力球(的摊子。就这样,在参拜队伍中缓缓往前移动的等待中迎来了,大约排了半个小时,总算是踱步到了赛钱箱之前,将心中的愿望在二拝二拍手一拝的仪式中确认一番,祈愿后从神前退下,抽了签(御神籤=おみくじ),御朱印GET。也就是完成了指定动作。

出神社的时候,遇到了一只身宽体胖的肥猫,想必是在神社里平常营养很好,快活似神仙了吧。

很快就回到吴站附近,在经常混迹的24h家庭餐厅Joyfull补充食物水分,稍作休整,准备4点左右的出发。

作为一个没有影响最后计划和行程的小插曲,歩きスマホ弄り又立功了,即,人类=移动的手机 (这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借代的修辞手法) 。我因为给ori回消息时只看前方不看脚下,直接小腿骨正面刚上人行道上的公交站长椅,差点没自己把自己直接掀翻旋转180度。好在事后证明除了一些皮外伤和皮下淤血,这个小意外对于随后的登山计划基本没有造成太大影响。

广岛县的每年元旦的日出时间大约都是7点07分左右,能看到太阳一般是在7点18分前后,天色一般在6点30-40左右开始泛白。(根据这两年初日日出的经验)

为了安全起见选择的爬到灰之峰山顶的车道全长大约10-11公里,并且需要从海平面左右0m爬升到海拔737m的标高,所以预留了3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吃饱喝足,大约3点50左右从Joyfull出发开始登山。

上山(车道)

上山路线基本是:

  • (吴市)中央—东中央—辰川—辰川(bus stop)—惣(总)付—神山峠(bus stop)—[上山车道]—灰ヶ峰

从Joyfull出发,沿着吴市中心的河边经常有屋台料理店的藏本通一直往北,走过新翻修的吴市役所穿过今西通和东中央,进入到辰川町区域,坂道的坡度就开始作用到腿部肌肉上了。

继续前行把辰川町甩在身后,进入到惣付区域后,坂道的坡度和扭度已经开始让身旁的C君感叹把车开上来的人的技术,并且让身体开始发热出汗了。

在西总付公园稍作休整,继续往上,很快就离开了标示着住民区域的尽头的最后一盏街灯,来到了只能靠手电等来照明的区域。

周围渐渐变得一片黑暗,星空也在头顶逐渐明亮起来,可惜猎户座已经开始沉到了山脊背后,倒是北斗七星在头顶非常好寻找。

虽然此时的路仍然还是水泥路,但是随着逐渐深入黑暗,Mag君终于开始附议夜爬此种山的难度以及人身处此种环境中人的轻微紧张感,考虑到我们是三人行,如果单人在这种环境下,其实心里还是会有不安的。

继续沿着已经成为大约30度的坂道向上攀爬,就到了我个人已经很熟悉的一片车道在行人所走的道两侧反复多次穿插而过的区域(为了减小坡度)。

而此时,已经有不少车辆开始在盘曲上爬的车道上把我们甩在身后。听闻过天气好时灰之峰的初日日出还是非常有人气的,判断这些人基本都是开车上山顶去看初日日出的,于是作为带领节奏的人,我没有太过放慢脚步。逐渐地,众人尤其是C君和Mag君开始感觉到身体发热和坡度对体力的消耗。

在这样的走走停停里,倒也很快顺利到达了我已经数次造访的神山峠[1],和记忆中孤零零的自贩机。稍作休整,喝下一罐热咖啡,C君表示因为热脱下厚外套的身体开始因为停止运动了一阵感觉到发凉了,于是很快,我们开始从神山峠沿着坡度变得平缓的车道(毕竟是车道),往山顶进发。

一路上身后开始不断来车,都是去山顶看日出的人群;其中甚至有TAXI载着人去了又回。虽说日本taxi相当贵,不过仔细算了算从吴市中心上来的距离和价钱,如果是乗合的感觉也就是一顿拉面店的套餐价而已,可以接受。

说说夜爬山车道边遭遇车的诡异空气:我第一次来爬灰之峰看夜景的时候曾在天黑后保险起见沿着车道下山时体会过这种漆黑的盘山车道上遇到车的那种微妙的紧张和警觉感(车,人双方都会认为对方可疑)。不过那时那好歹只是晚上7、8点钟,而此时却是凌晨4、5点钟。不过好在此时是元旦(存在对登山看元旦日出的人的心理预期),我们又是三人同行,倒也不至于被认为是可疑人士,只是要注意不要被没发现自己的车撞(论反光条的重要性)。

一路上,随着海拔逐渐身高,吴市的夜景开始断断续续地出现在车道旁的山崖边,3人走走停停,一路拍照一路小憩,到了山中最后除了顶上停车场以外最后能大规模停车的地方,很多人在此停下,开始和我们一样徒步爬山。有一位中年妇女和她的老母亲母亲一直走在我们前后,看样子是经常走动爬山,速度相对于年龄还是相当快的。

考虑到内心估算出山顶此时已有不少人,加上时间接近早上6点,我开始带着2人加快攀爬的节奏。

随着接近山顶,由于气温逐渐降低,路边开始出现大面积的积雪(平常应该是照不到阳光的山阴处)。天逐渐显露出琉璃色,直到鱼肚白,C君一直坚持住使劲跟上我的节奏,而Mag君因为鞋和步行节奏等因素逐渐被我们拉开了一小段距离,不过无妨大事。

此段身后还来了一个自行车骑山超过我们的小哥,仔细想想坡度和距离,还是很辛苦的。

终于,在还能欣赏到吴市夜景的尾声的鱼肚白天色下,在6:45左右爬到了灰之峰山顶雷达站旁的展望台;此时果然车位基本已经停满,而展望台上已有二三十人抢占了看日出时最佳的展望和拍摄位置。好在还有一些不算太差的地方留给我们,再晚到几分钟,可能就只能越过前方的人的 肩头看日出了。

天气还算不错,虽然有云层,但是还是畅快地一睹了2019年的第一次日出从四国方向(其实应该是江田岛和岛波海道?)的山背后跃出的瞬间前后。

日出前

在山顶,随手毁几张照片,拍拍景色,延时摄影,既然Mag君辛苦带了三脚架,合影自然也是少不了的。

展望台全景

只是在山顶站的1个来小时,由于停止了身体活动,在地表温度0度左右的情况,估计海拔737米的山顶温度在-7度左右。而且除了温差,山顶的强风也逐渐带走了体温,尤其是拍照的手的温度。到最后三人手几乎都冻僵了。实在冷得受不了,天色也已经完全明亮,休整片刻我们开始从登山道下山。

下山(平原Route)&尾声

下山时走的是2018年二月在研究室的Y君和O君两个日本人修士毕业就职前曾带他们爬过的平原route,自然是轻车熟路,就我个人而言没遇到太多考验。

于是就拍拍相对重要的分歧点(指示标),当作下山路的repo吧。

途中刚刚升起的初日透过林端洒在松软的登山道上,光线甚是柔美。由于不用再绕远从车道盘山而下,而且太阳升起视线良好,虽然走的是陡峭自然状态的登山道,比起上山,距离大约短了40%,时间也快了很多。

这次仍然没有时间去金明水,而在路途上路过的银明水似乎也因为枯水期断流了(甚至泉水附近的小神龛也没有了,不知道是不是又是一柱失去信仰的神灵)。

倒是在路边发现了野草莓。

山道的最后,照例从一户民家旁边钻出。

下山后,在吴市中央的McDonald,等待10点半店面翻牌成午餐mode,解决了能量补给,可乐干杯庆祝登山企划顺利成功。

肥宅式打ち上げ

由于我还想去一年前初诣去过的三原滝宮神社去“还愿”同时看看猪年的神社开运“年画”,顺便还可以在路上重温下因为暴雨灾害停摆了接近半年的吴线竹原到三原段的海景。同行二人的体力和精神力已经到极限,考虑到第二天的行程,我们在吴站字面意义地各奔东西了。

从吴到三原比刻板印象中要远了不少,毕竟有接近70公里,可能也有吴线刚刚复旧的因素,晃晃荡荡1小时44分,到达三原站。

忘了是第多少次来到三原这个几万人口的小城了,但是这座以章鱼为卖点的小城,站前仍然是熟悉的老样子。

元旦人们拖家带口出行去初诣,野鸭(?)则是拖家带口出行觅食,没准它们也知道今天是人类规定的新的一年?

步行到了神社,果然还是有长长的队伍在排队初诣。这种时候也是观察日本人家庭构成和氛围的良好时机,虽然偶尔也有孤零零的老人夫妇甚至独身一人的,总体还是羡慕那些2-3个孩子吵吵闹闹在父母和爷爷奶奶身边的家庭的。

参拜结束后,顺利观摩到了猪年的新春“年画”,也感觉到了疲惫,于是就此从三原沿着下行的山阳本线回西条。

刚刚从去年7月的西日本暴雨灾害里全线复旧不久的吴线,时刻表果然很稀疏。
从3年多前投入以来,广岛City Network里,银色车体镶红衣的227系越来越多了,相应地一身黄的115系已经越来越少了。

题外话:前一阵子在广岛目睹了一辆从吴线直通绿井的白身车体中央镶蓝条的113系,倒是让人意识到虽然227系已经在Hiroshima City Network压卷了,被戏称为“国铁垃圾场”时代的残留还是在不起眼的角落里存在的,虽然逐渐被淘汰也是必然的。以后可能只有在山口和冈山才能看到115系黄车了吧。

去年夏天的暴雨灾害之后,经历了西条上下的山阳本线寸断几个月之久的日子,才深刻感到平常不起眼的电车local line(在来線),给没有车的人提供了多少帮助。

不由得想为三江线沿线的老人默哀三秒。毕竟高龄者开车是一个艰难的任务,而且最近几年日本的高龄认知症/老年痴呆症司机开车导致的事故在社会上激起了广泛的讨论。前一阵子,看到岩手县山田町的某老人在接受采访时谈到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导致寸断的山田线,说“自从没山田线了就很少从町内出去了”,大概就是这种感觉吧。好在看新闻说山田线第三sector化后的重开已经不远了。(至于福岛核电站附近的常盘线,其实是另一种情形了。)

铁道就是交通弱者之足。在日本,Bus毕竟没有铁道方便,舒适; 而且对于个体而言,时间和经济效益上明显不划算。

看道吴线的去年暴雨灾害导致的临时时刻表,似乎目前吴线所有的车基本上都是在广接驳,分两段运行;不知道吴线是不是暂时没有贯穿广站,全程跑完的车了。

心中想着这类悠闲的铁道neta,山阳本线227系下行列车载着我从河内附近广岛机场的接近100米高高架桥下穿过回到西条,结束了元旦的新程。


[1]峠: 中文中最接近的词语应该是“山口”。登山中,在山系纵走时,峰与峰之间连接的部分叫山脊或者山岭(日语也叫“尾根“),而这山脊中最低点被称为”峠“;但是,在考虑越过山岭的道路时,一般路都从最低处(山口)通过,故“峠”一般又是翻山路的最高点。一个方向上是局域极小值,另一个方向上是局域极大值,最简单的类比就是马鞍的鞍部。